佘村飞地,骑一段,嚯几杯,吃几块。
从南京市区往东去大概20公里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山脉,这片山脉中的南端有一条叫青龙山,青龙山脚下有个村子,叫佘村,属于江宁区东山街道,有着“金陵古风第一村” 的美誉。 在写这一篇之前,我一直没来过佘村,只是知道环境不错,靠山脚,有几个水库,也有不少的咖啡馆。每每有朋友聊起这边的咖啡,我都是瞬间老实起来,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能先听听。在我脑中的南京咖啡地图里,佘村一直是一片“咖啡飞地”,总想着来看看,碰巧陆续有朋友过来这边创业,趁着五一假期,排出半天时间来见见朋友,逛逛店。到了导航显示还有两三公里的时候,就看到路边停了不少车,猜想都是到佘村来玩的,果然,没过几个路口,已经开始交通管制了,车子只能停在外围,不能再往村子方向开了。进了村子才发现整个村子的范围比想象的要大的多,游客更是不少,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景区”。中心地带可以说已经是“寸土寸金”了。不过氛围还好,只是在出入口有一些秩序上的管理,村子内部没有大规模“千篇一律”的商业开发。废话不多说,虽然没来过,但是经常听见看见,所以也就没有“瞎逛”,直奔几个经常听到朋友说的店而去。这里就按顺序“再次”推荐一下。
进村没多远,沿着一条小坡上去,就能找到南风小屋,店铺房屋的面积不大但是外围的院子不小,全部坐满估计能做三四十人,我到的时候已经快坐满了,人气确实蛮高的。有不少小姑娘在里里外外的拍照,店铺整体布置的有些“采菊东篱下”的意境,蛮温馨的,桌子上、墙面上以及一些角落里的细节让人感觉到田园安逸生活的氛围。一进门的竹篮里随意的放着橙子和菠萝。进门先拿个序号牌子找地方坐下,扫牌子背面的二维码点单。喝了一杯柚子冷萃,清爽的同时又包裹着一道绵密,还不错。冷萃咖啡本身味道就不会太“冲”,适合一些对咖啡因敏感的人。店铺的吧台不大,远看过去像是包裹在各类木色的器皿里,色调选择的很统一,除了各类深浅不同的木纹外,基本就是浅白色了,白色的菜单,白色的磨豆机,白色的台卡,白色的杯子。房间的一角放着一盆高山榕,给整体棕黄的色调里增添了一份绿意,让室内看起来舒适很多。老房子有老房子的优点,虽然面积小,但却经过点点滴滴的布置让客人感觉好像说进入了一位隐士藏匿在山里的家中,每天过着日升月落的生活,把家里收拾妥当便出门耕作,归来时随手摘点瓜果蔬菜,入夜后小酌一壶,闲看四季轮转,悠然自得。
这两家放在一起写是因为两家在同一个院子里,老板把这里租下来,改造成了一个“户外小院”,除了有木工制作和咖啡,还可以烧烤和租赁帐篷桌椅,出门大概两三百米就是横山水库,到了周末便有许多人来在水库旁边的大坝上露营。跟老板认识有一段时间了,他一直在做与户外有关的事儿,露营、烧烤、皮划艇、咖啡、骑行等等,经常承接团建活动,最近听说搞起了木工体验,就过来看了看。到的有时候正是下午一两点,横山水库的坝上人来人往,大大小小的帐篷搭的像风筝节的时候天上的风筝,一个接一个。前后的路段附近能停车的地方基本都停满了,不少车子在慢慢的开着找着车位,显得闹哄哄的,相比之下这个院子里则显得清净很多,因为不是临着路,要进院子需要走个几十米的小路,这倒是对来的客人很友好,因为人多的时候外面的车位真的不好找,到这玩可以直接停在小路上。从横山水库西侧的“大路”上就能看到上图这个牌子,沿着牌子旁边的小路向西走四五十米就到了忽然咖啡和青山木作。两间房间并排朝南,一边是手作一边是咖啡,咖啡做的相对简单一些,手作这边的“家伙什”配的就全了的,听说后面就要开手工体验活动了,我想会有蛮多人喜欢的。这么一来,这小院子的业态就丰富了起来,在室内,可以喝咖啡做手工,在室外可以吃烧烤玩狼人杀,愿意多走两步的话还可以是水库边放空。
一下午都是陆陆续续的有客人来玩,联系预定位置的电话络绎不绝。有的是自己带食材,有的是直接让老板准备,有的是租了桌椅过来拿到湖边去露营。院子里还有个秋千,时不时有小朋友在上面玩。店里来兼职的小姑娘偶尔也会到秋千上晃悠晃悠,人不多时候这里确实是个适合发呆的地方,即便是外面游人很多,这里面也不会太吵,老板这地方挑的真心不错。我一直觉得做作手工是个很解压的事情,不管是木工还是皮艺或者是手帐之类的,能在一小段时间内把人的情绪安抚住,让人只沉寂在“做好眼前事”的心流里,暂时不用去想平时的烦恼。这种过程与喝酒、唱歌和打牌不同,甚至可以说是相反。做做手工是安静的与自己对话,喝酒打牌是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一个是i型,一个是e型,都能缓解压力,每个人有自己适合的方式,前段时间跟朋友也聊到这个,后来发现这事儿也不绝对,也分场合分对谁,看心情,是i是e,按需调整就好。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不断的尝试新的东西,不断的寻找新模式,就肯定会迎来新的机遇。做咖啡也是这样,有的咖啡店豆子种类丰富,磨豆机四五台,菜单饮品几十种,有的店则只上一个机器一个磨,咖啡豆也只有一种,饮品就两三种。前者好似威力强大的远洋巨轮,后者则像一叶扁舟,倒也自由自在,大家都在一片海里,都在面对着自己的风浪。更何况,对于许多人来说,差别不大,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咖啡喝到最后,也就只要有咖啡味就行了。
盐卷是这一趟意料之外的收获,位于龙尚村,严格来说,这里已经不算是佘村的范围了,但是既然逛到了,也算缘分。从佘村到龙尚村,路程也就六七公里,但因为是山路,弯弯绕绕的,看起会来有点远。从上面青山手作骑车到盐卷,差不多半小时。到这来是因为到一个朋友即将开业的店里转转,走到三楼低头一看,隔壁院子像是个咖啡馆,就进来喝两杯。上面照片里下方的小院子就是盐卷咖啡,其实位置有点子隐蔽。不是特意过来的,不太容易留意的到。从龙尚村的沿街商铺的一条小路口拐进一条小巷子,大概五六十米,百度地图能搜的到。走进花园式的小院子,看环境应该是出自女生之手,打理的井井有条,果然,馆主是一对眷侣,男生女生共同的经营着这个小店,男生细心周到,女生温文尔雅。店里的器具选的很讲究,整体搭配起来的感觉既实用又雅致,即便只是看看这些物件,不喝咖啡,也能感到一种收获。俗话说: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开咖啡馆也一样,店如其人,在这龙尚村这小小的“市”里隐藏着这么个与世无争的小店,盲猜馆主多多少少也有点“避世”的心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入世如何?出世又如何?能和心爱的人一起操持着自己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件很值得坚持的事。或许有人会说:都是开店卖咖啡的,哪来这么多情怀?但每个人的路只有自己走过了才知道,只做眼前事,不问将来,也是种难得勇气,值得珍惜。点了一个青梅美式和一杯水牛奶dirty,喝下来感觉dirty更让人印象深刻,水牛奶的冰凉顺滑配上浓缩的冲击,像是漫步在山中清凉的树荫下突然晒到了烈日,一瞬间只想放空,什么都不去想,等着这对比感慢慢褪掉再做别的。青梅美式中规中矩,可能是我平时喝的各种美式太杂了,串味了。虽然整体面积不大,但是室内也收拾了几个座位出来,加上院子的,估摸着能坐十个人左右。这类比较“佛系”的店在南京有那么一批,大大小小的都有,不论什么原因,都和馆主的心境有关,也同样面对着经营上的各种事情,但每个人的经历是无法复制的,特别是涉及到两个人一起的时候,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祝愿越来越好。店里放置了不少手工的篮子很适合放在家里的厨房或者餐桌上。临走的时候吃到了店里的糯米团子,配上新磨的黄豆粉,虽然不华丽但是朴实的恰到好处,田园感扑面而来。
不是我故弄玄虚,这家店真的还没名字,目前还在装修阶段,主营钢架自行车和咖啡,位置也在龙尚村,就在上面盐卷的对面,两家是邻居。跟老板是在nega认识的,得知他在龙尚村租了个三层小楼要做自行车店,感觉挺有意思的,就打算来看看。来之前只是觉得可能会有意思,没想到,到了现场一看,何止是有意思,简直是6到起飞。虽然正在装修,但是一进门就觉得不对劲,好像有些东西看起来不是装修用的,仔细看看甚至有点错愕,比如:一堆飞机机翼。再比如:一个NASA落地灯。上上下下的转了一圈,一堆的稀奇玩意儿,不光是各种钢架和法旅车的配件,一堆堆的箱子里都是老板他从各地攒来的宝贝,虽然是一片工地,但是已经能感觉到开业之后这里会像一个小型博物馆一样的精彩。介于目前店铺没名字也没成型,就不多写了,只放些散图感受感受吧。
小山咖啡我早有耳闻,甚至是想作为本次的第一站的,后来一算,好像路程不是很顺,从佘村到龙尚村骑车来回兜一圈还有点累,索性就休息一下放最后一个去吧。到的时候已经下午五点多了,到了一看:院-子-里-坐-满-了-人。往门口一站我以为晚上有什么活动呢。店里员工加老板一共四个人,忙的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吧台上有几个刚烤出来的欧包,还有一些甜品,老板很客气,切了一个欧包做了一杯核桃奶的dirty,边吃边喝边聊,下午的疲惫一扫而光。特别是核桃奶的dirty,奶接触到口腔时候就觉得甜感十足而且谷物的香味喷薄而出,一天之内喝到两种不一样的dirty而且都是很不错,满足了。这欧包个头也不小,一个吃完,有点子饱。虽说人比较多,有那么点嘈杂,但是店里的一些细节还是透露出一种禅意,比如一进门这幅月亮:一轮新月,正悄无声息的准备携黑夜而来。刚开业那会,下图这个烤炉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起初我以为是装饰用的。经过长期的烘烤,上面已经被熏黑了一片。不过欧包的口味确实不错,这烤炉也算是物有所值了。离开的时候天色渐晚,店里的人也逐渐少了,村庄又将慢慢的恢复了宁静。相对于佘村入口处的一些店,小山的位置要“绕”一点,不在村口,也不靠大路边,更像是一个村子的内部,从北面岔路进来到小山会经过几户人家。不知道人气这么好的店,当时开在了村庄内部是种什么反应。我觉得是个好事儿,佘村这个地方后面应该是要越来越景点化了,人流就是财富,这点相信大多数人都能明白。
首先要感谢黑闪把自己的电变cannondale借我溜了一圈,这变挡毫不拖泥带水,嘎嘎好使。从佘村到龙尚村来回这一圈,也算是有几个坡,很适合骑车。据说开始限制摩托车了,相对路况会更简单一点,但是有几个下坡连着急弯的路段,还是要注意下,不要放的太快。黑闪单车开业时间不长,店主黑闪是云南人,之前酷爱山地车,也时常参加一些比赛。店铺距离佘村入口不远,从南侧入口上来的话,基本走过最热闹的一段就到了,是个临街的蓝色房子,很好找。店里租车不卖车,也提供一些维修养护的服务。可以租的车型还蛮丰富的,从山地到公路再到咖啡车,都有,价格也高低不一,按小时算和按天算也有区别,黑闪人很厚道,店里的车子车况也都良好,想来骑车又懒的自己带车的,可以来店里看看。店里有只猫,老佛爷一样的正在假寐,似乎对今天的电视节目不是很满意。
这次佘村的推荐就到这,4家咖啡馆,1家即将要开店的法旅咖啡馆和1家单车租赁店。在前些年,大多数景区附近的咖啡馆都会给人一种“跑量不保质”的感觉,毕竟就算口味很好也不会留住多少回头客,有谁短期内会到同一个地方旅游两次呢?但慢慢的随着咖啡馆数量越来越多,喝咖啡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出现了变化,跑量店依然在,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有质又有量的店。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出去游玩,一天只喝一杯咖啡,多数不会去太在意口感啥的,只为了提神或者打发时间,但是如果一个人一天喝两三杯,那么以下情况就会同时出现:正所谓一传十十传百,慢慢的,口味好的店,也就起来了。上号?上号是不可能上号的,打工人永远不会在假期上号。本想电脑里做个示意图,标一下相对位置,无奈最近实在“上号”太久,不想再开软件。就在本子上简单个画一个吧,就当涂鸦了。红线是人多车杂路段,黄线是文中推荐的几家的位置,绿线是推荐骑行路段,有点坡度,长约7公里。不知不觉又码了五千字,我这话唠的毛病,得改改了,朋友跟我说:你得在小红书上发发力啊,那儿流量多。但是小红书不样发介么多字,就随便发发吧,发力不发力的,回头再说吧,再议再议。